文武廟釋奠典禮 114.9.3
壹、源起
台灣通史自序:「台灣固無史也,荷人啓之,鄭氏作之。」身為府城人,不可不知府城事。府城官方舉辦的文、武廟釋奠盛會,為台南孔廟及祀典武廟,遵循古禮進行的春、秋祭典,是府城特有的文化資產具體象徵。
古代官方只祭拜文廟孔子,一般民間祭祀武聖關公,台南市政府於2001年開始為祀奉關公的祀典武廟,辦理祭武聖典禮。
貳、文廟釋奠
國定古蹟台南孔廟是台灣第一座孔廟,為府城最重要的文化資產地標,清領初期是全台童生唯一入學之所,因此稱為「全臺首學」(圖1)。
大成殿懸掛清代八方御匾(有康熙「萬世師表」、雍正「生民未有」、乾隆「與天地參」、嘉慶「聖集大成」、道光「聖協時中」、咸豐「德齊幬載」、同治「聖神天縱」及光緒「斯文在茲」等),堪稱全球唯一,是體驗府城歷史文化資產的最佳映像場景。
圖 1 台南孔廟
- 祭孔典禮
(一)禮儀
(甲)祭孔典禮程序概述:
1、啟扉:執事者各司其事。
2、就位:樂舞生、糾儀官、陪祭官、分獻官、正獻官就位
3、瘞毛血。
4、迎神:
樂奏、詩歌【昭平之章】。
5、上香禮
6、三獻禮:
(1)初獻禮:
樂奏、舞以、詩歌【宣平之章】。
上香、獻帛、奠爵。
讀祝文。
(2)亞獻禮:
樂奏、舞以、詩歌【秩平之章】。
上香、奠爵。
(3)終獻禮:
樂奏、舞以、詩歌【敘平之章】。
上香、奠爵。
7、飲福受胙(ㄗㄨㄛˋ)。
8、撤饌:樂奏、詩歌【懿平之章】。
9、送神:樂奏、詩歌【德平之章】。
10、望燎。
(乙)禮制
1、古禮
(1)清制:台南孔廟的祭孔典禮,延續「清制樂佾禮儀」,全台獨一無二遵循凌晨5點祭孔的古禮。
(2)迎神(圖2)、送神的儀式:
祭孔典禮中最隆重的迎、送神鑾駕儀隊,營造了人、神間互動對稱層次關係的融合意境聯結,開啟祭典儀式。
圖 2 迎神
(3)拔智慧毛:(圖3)
祭孔典禮完成後,仍保留古禮,開放觀禮來賓進行「拔智慧毛」活動,象徵求取聰明智慧、耳聰目明,藉此保佑學子們求學之路順遂平安、增長智慧。
圖3 拔智慧毛
2、今禮:
(1)鞠躬禮:57年,釋典禮的跪及叩首禮改為鞠躬禮。
(2)孔子誕辰紀念日:
二戰後,國民政府公告9月28日為孔子誕辰紀念日。
(3)春、秋二祭:70年恢復清代春、秋二祭。
(4)正獻官:
84年、86年祭孔典禮省長宋楚瑜擔任正獻官。
88年祭孔典禮省主席趙守博擔任正獻官。
90年祭孔典禮省主席張博雅擔任正獻官
(首位女正獻官)。
92年祭孔典禮省主席范光群擔任正獻官
(丙)以成書院
以成書院的禮、樂生在祭孔典禮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引導整個禮節的進行:
A、禮生:
1、大通:典禮司儀主導祭孔程序。
2、鑾駕:天燈、天爐、鈇、鉞、扇、傘等鑾駕儀隊(圖4),進行迎神、送神禮儀。
圖4 鑾駕儀隊
3、引贊:引領正獻官、分獻官進行上香、獻帛、奠爵等。
4、讀祝文、詩歌、案前司香帛禮儀等。
B、樂生:
以古典樂器鐘、鼓、琴、笛、笙、蕭等(圖5)演奏各章節禮樂,金聲玉振、旋律優雅,彰顯莊嚴隆重之氛圍。
圖 5 古典樂器
二、服裝:
(一)正獻官、分正獻官、糾儀官:
服裝改成國民禮服-藍長袍、黑短掛。
(二) 禮、樂生及佾生:
著仿宋明款式服飾白長衫、黑短掛及黑包鞋。
三、禮器(圖5):太尊、青銅方鼎、爵、盤、燭台等。
圖 6 禮器
四、佾舞:
(一)佾舞:
是傳統大釋奠祭禮的祭祀舞蹈。舞者右手持翟(ㄉㄧˊ) 長柄,柄端刻有龍首,龍口中插有羽毛(雉尾);左手執籥(ㄩㄝˋ)即短笛形的竹管,分別有立容、立聲之意。
(二)舞譜:
台南孔廟沿用清制聖門樂誌上的舞譜,每個動作皆代表一個字,一節樂曲一組動作左手持籥,目前由忠義國小男學生擔任。
參、武廟釋典(圖7)
明永曆十九年(西元1665年),鄭經與陳永華於承天府署(今赤崁樓)之南,建寧靖王府(今祀典大天后宮)、又於寧靖王府邸後方的一元子園內建關帝廳和佛祖聽,此關帝廳即為祀典武廟的前身。
圖 7 祭武聖典禮
一、祭武聖典禮程序:
1、啟扉:執事者各司其事。
2、就位:樂舞生、糾儀官、陪祭官、分獻官、正獻官就位
3、瘞毛血。
4、迎神:(圖8)
樂奏、詩歌【格平之章】。
5、上香禮
6、三獻禮:
(1)初獻禮:
樂奏、舞以、詩歌【翊平之章】。
上香、獻帛、奠爵。
讀祝文。
(2)亞獻禮:
樂奏、舞以、詩歌【恢平之章】。
上香、奠爵。
(3)終獻禮:
樂奏、舞以、詩歌【靖平之章】。
上香、奠爵。
7、飲福受胙(ㄗㄨㄛˋ)。
- 撤饌:樂奏、詩歌【彝平之章】。
9、送神:樂奏、詩歌【康平之章】。
10、望燎。
圖8 迎神
- 禮制:
(一)雍正五年,奉旨祀以《太牢》之祭儀,由清朝官方主持春、秋二祭,也是全台唯一晉升祀典的武廟。
(二) 春秋二祭:
1、日據時期,官方不再於該廟舉行公開祭祀儀式,1983年,內政部考量其該廟的歷史重要性,特別指定為國定第一級古蹟。
2、復辦春祭:於2021年復辦春祭後,每年3月舉行春祭武聖祭祀大典、9月舉行秋祭大典,依例由現任市長循古禮主持祭祀,目的在於表彰武聖關公的忠孝節義精神,並期待後代子孫能傳承文化。
(三)禮器(圖9)、祭品(圖10):
圖9 武廟釋典禮器
圖 10 武廟釋典祭品
三、拔智慧毛:
武廟秋祭依循古禮,以牛、羊、豬三牲「太牢」祭祀,典禮結束後,亦放觀禮師生、家長及民眾「拔智慧毛」,象徵求取聰明智慧、耳聰目明,藉此保佑學子們求學之路順遂平安、增長智慧。
四、祭武佾舞:
(一)祭武佾舞輪流由立人國小、成功國小、永福國小男、女生擔任。
(二)禮樂、舞生:2019年以成書院同孿雙胞胎禮、樂生,與立人國小三胞胎佾舞生,共同登場祭武聖典禮。(圖11)
圖 11 祭武佾舞(立人國小)
肆、祭孔、祭武之差異:
(一)早上5點祭孔,6點祭武。
(二)先祭孔五代崇聖祠,武聖三代廳。
(三)祝文、詩歌、樂曲、佾舞章節、供品各不相同。
(四)祭孔佾舞皆由忠義國小男生擔任,祭武佾舞輪流由立人國小、成功國小、永福國小男、女生擔任。
(五)祭孔分獻官:師鐸獎老師,祭武分獻官:駐地武官。
(六)孔廟門釘,武廟乳釘。
伍、結語
子曰:「爾愛其羊,吾愛其禮。」
儒學寓意深遠,篇篇可頌,彌足珍貴。
禮啟於俗,台南孔廟、祀典武廟至今仍保存了傳統的祭典禮儀、禮器及佾舞,歷經明鄭、清朝、日據及民國時代的歷史氛圍的洗禮,為重要的歷史文化映像。
透過文、武廟釋奠祭典禮的儀式場景側影,可讓國內外旅客實際體現府城文化資產的莊嚴隆重,了解儒家傳承的意義與價值,啟發無限的正向能量。
參考文獻
1.聖廟釋奠儀節,以成書院,1933年6月。
2.閱讀臺灣的孔子廟,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2002年9月。
3.台南歷史散步,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2004年12月。
4.全台首學創建三四○年暨文廟樂局以成書院一七○週年紀念特刊,台南市文廟管理委員會,2005年9月。
5.全台首學臺南孔子廟,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2010年6月。
6.台南孔廟映像,林頌富,2025年7月
7.臺南孔廟網站
作者簡介 林頌富
學歷:成功大學測量工程研究所 碩士
經歷: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嘉義分處 股長
台灣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 課長、主任
高雄市觀光協會 理事
高雄市仁武區後備軍人輔導中心 主任
現職:台灣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 主任
台南孔廟 以成書院 理事
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 理事
證照:觀光導覽解說員、古蹟管理維護人員、測量技師、
土地代書、環境教育、政府採購(基礎、進階)
獲獎:中華民國第八屆地政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