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介紹Temple
    四湖參天宮

    參贊戎機 豈容吳魏三分鼎

    天生智勇 獨愛春秋一部書

    四湖參天宮第一尊開基關聖帝君神像,已歷300餘年矣,後於清乾隆年間,由唐山人別號奄師之先祖恭請來台。神尊高僅七吋二,安座龍椅,神威凜凜。於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蒞臨本庄。嗣後,治癒嗜鴉片之庄民,不計其數。宣統元年,南下出巡,消滅瘟疫,安撫民心。顯赫事蹟,頻頻傳出。民國32年,被私下奉祀於私宅,迨台灣光復,建官完竣,始迎回本宮奉祀之。

     

    參毒春秋  義氣永楊三國志

    天開日月 靈光普照四湖鄉

    四湖參天宮第二尊關聖帝君神像係光緒3年,歲次丁丑年(公元1877年)雕塑,迄今已百餘年矣。民國32年,日本政府以「昇天祭」為由,擬收集庄內神尊,付之祝融,庄民乃紛紛恭請神尊私藏於家宅,但該神尊卻安座殿中,不為庄民所請,而被日本官員收往四湖國小操場,將予燒毀。是時,聖像燦爛,安然無恙。日人大驚失色,遂私下恭請奉祀之。迨台灣光復後,才奉還四湖參天宮供奉。

    有詩為證:

    (一)  癸末孟夏,昇天祭前一日送諸神之於天堂

    願速昇天佐玉皇

    信徒今已皇民化

    香煙經歷幾滄桑

    赫赫神威庇四方

    (二)  奉迎夫子還宮

    回首昇天佐玉堂

    人間又歷幾星霜

    神威喜得還宮日

    永鎮西湖庇四方

    (旋馬庭主人林友笛拜撰丁亥仲秋之月)

     

     

    四湖參天宮所祀之主神,乃是一生配備「三綱、五常」之關聖帝君。

    帝君姓關名羽,字雲長,生於東漢桓帝延熹三年,河東解梁人,官至封侯,一生行事,守正不阿,史冊軍有詳明記載,而其中流傳民間最廣者,有「桃緣結義」、「千里尋兄」、「五關斬將」、「秉燭達旦」、「華容放曹」、「單刀赴會」、「水淹七軍」、「辱使絕婚」等史蹟,其大中大義之表現,大仁大勇之精神,堪為後人之楷模,萬世所景仰。關聖帝君生而為人,死而入聖,精神永留人間,庇佑蒼黎:救災救難,賜福百姓。因此,各地紛紛立廟奉祀,叩謝聖恩。

     

    四湖參天宮奉祀之關聖帝君神像,已有三百餘年之歷史,廟宇堂皇,勝蹟顯赫,相火遠播,但迄今尚無完整之沿革史料,全憑境內耆老口述相傳,偶有可稽考者,乃斷簡殘篇,實難窺其全貌。茲為發揚我國固有傳統精神,並保存本宮史料起見,特將關聖帝君一生忠義,濟世救人之偉大事蹟,以及本宮沿革等,加以整理,修撰成冊,以廣為傳,永垂後世。

    祈關聖帝君聖恩浩蕩,庇佑各地善男信女,福壽安康,萬事如意。

    四湖參天宮管理委員會謹識

    中華民國七十年歲次辛酉年仲夏

     

     

    四湖參天宮自公元1950年成立管理委員會至今,由於關聖帝君顯聖事蹟不斷,聖籤靈驗,有求必應,各地信徒紛沓朝聖膜拜分靈於私宅奉祀者眾;本宮管理委員會銜命陸續擴建而有現今莊嚴巍峨之規模,歷任委員之奉獻應予嘉許及肯定,惟自公元1988年1月1日開放大陸探親後,本宮委員即獲聖喻前往大陸關聖帝君祖靈山西解州關帝廟、洛陽關林、當陽關陵各迎回關聖帝居神尊,俾使三靈合一於參天宮,幸不辱聖喻,分別於公元1988年自解州關帝廟、公元1991年自洛陽關林、公元2011年自當陽關陵等三處迎回關帝聖君神靈,線安奉於參天宮後殿。公元2011年迎回當陽關陵關聖帝君日,本宮奉祀之文昌帝君原純白長鬚下半部全數變黑,信徒祈筊呈立筊達一日夜之久,此神蹟應是關聖帝君喜慶三靈合聚於四湖參天宮,職是之故,本宮委員會除維持宮務榮盛不墜,並積極籌備「關聖帝君三靈合一祭祀大典」發揚關聖帝君降著之道德文化精隨,繼往開來,傳承後世。

    四湖參天宮管理委員會謹識

    主任委員吳今進、全體委員

    中華民國七十年歲次辛酉年仲夏

     

    ●關聖帝君生平事蹟簡錄

    帝君姓關,名羽,原字瘦長,後改字雲長,字長生,河東郡解梁縣常平春人(即今山西省),其故里在山西省晉臨縣西南方五姓北湖邊。據羅貫中「三國演義」紀載:帝君身長九尺、面如重棗、唇如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人人望之,莫不肅然起敬。

     

    帝君先祖關龍逢係夏朝一位有名的忠臣,因為進諫暴君夏桀,不可暴虐無道,殘害百姓,以致激怒暴君,憤而撞鼎而死。祖父名審,字問之,號石磐,為人謙和,鄰里頌之,常以春秋訓子,享年68歲,父親名毅,字道遠,性至孝。於漢桓帝延熹三年,歲次庚子六月廿四(公元160年),據說:烏龍出現於村中,旋繞道遠公家宅上,遂生帝君。誠所謂忠良之家,必有善報。

     

    帝君17歲之時,在家鄉迎娶胡夫人。(靈帝光和元年戌午五月十三日,帝君時年19,生子關平。(帝君生有三子,長子關平,次子關興,關索。)帝君年少之時,便有奇才,生性孝順,及長成人,喜讀春秋,人曰:「山東一人作春秋,山西一人讀春秋」,其「山西一人」乃是指帝君而言,因而培養了忠肝義膽的德性,除了勤於文事之外,還兼習武藝,有萬夫莫敵之勇;一生身懷大志,喜歡打抱不平,因見本地土豪,仗勢欺人,乃憑一股正義之氣,殺死土豪,而亡命奔涿郡,遇到了劉備、張飛,相偕在桃園義結金蘭,發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成為異姓兄弟,自此有苦共嚐,有難同當,戮力同心,匡扶漢室,因而揚名千秋萬世。

     

    帝君一生事蹟,豐功卓著,永留史冊。其中符合「五常」規範之表現,更加受人讚頌,以為後人楷模:

    一、千里尋兄,不忘其本

    史載:帝君斬顏良、文醜後,始知劉備在袁紹軍中,乃往辭曹操,屢不得見,遂留信告辭,掛印封金,請出二位兄嫂,往北而行,曹操左右人馬欲追回,曹操阻止道:「事主不忘其本,來去明白,實不愧為大丈夫!」遂讓帝君揚長而去。此乃「仁」之表現。

    二、華容放曹深明大義

    史載:赤壁之戰,孔明派帝君把守華容道。適逢曹操敗逃至此,乃向前求道:「望將軍念及昔日情義,放我一條生路。」帝君道:「昔日我受丞相大恩,但已斬顏良,誅文醜回報,今日兩軍交戰,豈能以私害公?」曹操再度苦求道:「將軍深明春秋大義,寧不知庾公之斯,不殺子濯的故事麼?」是時,帝君俯首不語,乃令諸將釋放曹操而逃。此乃「義」的表現。

    三、秉燭達旦守其大節

    史載:帝君與張遼「三約明志」後,遂送二位兄嫂前往曹軍暫住,但曹操心懷不軌,欲使帝君與二位兄嫂共室,但帝君每日秉燭立待天明於門前,守其大節。此乃「禮」之表現。

    四、智服七軍威震華夏

    史載:帝君急攻樊城,曹操憂心,乃令于禁、龐德率七營精兵救曹仁,但見帝君神威凜凜不敢輕敵,屯軍待機。是時,帝君略施小計,使于禁七軍進退兩難,只好投降,惟龐德不服被斬,自此,帝君威震華夏,人人讚揚。此乃「智」的表現。

    五、單刀赴會取信魯肅

    史載:東吳孫權派魯肅、呂蒙等欲回荊州,魯肅施計,邀請帝君赴宴,關平諫阻,帝君不從,遂偕周倉駕一扁舟,單刀赴會,不帶士卒。酒宴中,雙方爭議良久,周倉持刀大喝道:「天下土地有德者居之,為何荊州該屬東吳所有呢!」帝君是時變容奪刀言道:「此國家大事,汝何敢多言?」周倉得知帝君之意,退出。帝君乃偽裝飲醉,右手執大刀,左手挽魯肅,直到江邊,方才鬆手,登舟道別,魯肅伏兵莫可奈何,眼見帝君揚長而去,此乃「信」之表現。

     

    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歲次已亥十二月初七日(公元219年),帝君被困麥城,寧死不屈,孫權乃下令攻城,帝君逃向西川,到臨沮被吳先生擒,孫權勸降未果,聽信主簿左威之見,殺害帝君,孫權感其忠義,乃以王侯之禮葬於湖北當縣西漳鄉,享壽60。

     

    另一說法:孫權殺害帝君之後,怕劉備報復,遂將帝君首級送魏,曹操以諸侯之禮厚葬於河南洛陽關林;蓋前者乃孫權葬其帝君骸骨之處,墓碑題作,「漢前將軍壽亭侯之墓」。後者能乃曹操葬帝君首級之處,石碑題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盛大帝陵」。兩處均有廟宇和陵墓,都是讚譽帝君忠義之故。

    帝君一生大忠大義之勝蹟,大仁大勇之精神,浩然長存,永垂青史。因此,「武聖」之尊,歷代褒封,實至名歸!但祈全體國民,不忘其三綱五常之規範,而以帝君精神為楷模,努力行之,方不愧為帝君忠實信徒,願共勉之。

     

     

     

    關聖帝君降著傳世經典~

    關羽一生超凡入聖,種種作為成三綱五常之最佳典範,成神誠佛後,不忍生靈塗炭,屢屢下凡降著警醒愚民、導正人心,挽社稷為清平,冀世界為大同。迄今降著經典編列成冊有「關聖帝君桃園明聖經」、「關聖帝君絕世真經」、「關聖忠義經」、「關聖帝君戒淫經」、「關聖帝君指迷偏」、「關聖帝君永命真經」、「玉皇普渡尊經」、「玄靈玉皇寶經」、「洞冥寶記」、「戒士子文」、「關聖伏魔寶卷」、「玄靈高上帝玉皇赦罪寶懺」等。據「桃園明聖經」關聖帝君自述:吾乃紫微宮裡朱衣神,協管文昌、武曲星……鑒知戰國凌亂,命我臨凡救萬民,玉皇賜我名和姓……道吾一生為孝子,數世作忠臣,敕令我管錢塘事,晝夜領潮行。漢室多間黨,改姓下凡塵,春秋丈夫志,生長解梁城,指關為我姓,下界又稱臣。

     

    吾素覽春秋,幼觀孔孟,唯以孝悌為先,修身治國為本,異端蜂起,兵戈傷殘民命,十餘年甲不離身,刀無潔淨,夜無穩睡三更,日不飽餐一頓,東戰西征,百戰而江山纔定,白了鬚鬢星星,力倦馬羸刀鈍,費盡赤膽忠心,換得箇封侯金印。

     

    關聖帝君降於亂世,力踐「春秋」,教化萬民對國以忠、待人以仁、處世以智、交友以義、作戰以勇、其生平奉行「春秋」之倫理道德偉大情操,中華民族歷史惟關聖帝君一人。是以儒、釋、道三教共尊,佛教尊封為護法「伽藍」尊者,與韋馱共肆侍佛殿,儒家尊之為「文衡」歷代君王追諡封號以至「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褒封不盡,道教中關聖帝君地位不斷提升,靈震古今,獲尊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據「玉皇普渡尊經」記載,第十七代玉皇大帝玄穹高上帝功滿道備,各教道主乃奉誥命薦舉新玉帝,于是共議推舉關聖帝君為「彌羅之尊、穹蒼之主、巍巍上帝、浩浩天皇」「洞冥寶記」載:「關聖帝君於中元之上元,繼承大統正位靈霄」,尊號曰:「蒼穹第十八聖主武哲天皇上帝」。桃園明聖經「聖帝新寶誥」亦載關聖帝君「任十八天皇而繼統」聖號曰:「中天至聖、仁義古佛、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統御諸天、管轄萬靈」。

     

    關聖帝君歷代褒封

    漢:東漢獻帝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授封漢壽亭侯。

            東漢獻帝建安廿四年(公元219年):漢中王奏封「前將軍和壽亭侯」

            蜀漢後主景耀三年(公元260年):諡「壯繆侯」。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山西父老在中條山龍麓建祠,此為解洲關帝廟前身。

    唐:德宗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朝廷明制祀奉關帝。

    宋:紹聖三年(公元1096年):賜玉泉寺廟額,稱端帝曰「顯烈王」。

            徽宗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勅封「忠惠公」,後封「崇寧真君」。長子平封「武夷侯」隨將周倉封「威寧將軍」。

            徽宗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加封武安王。

    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加封「義勇」兩字,長子關平加封「威顯」二字。

            建炎二年(公元1129年):封壯繆武安王。

            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加封英濟王。

    元:世祖中統元年(公元1260年):尊關帝為佛教「監壇」,即「伽藍」,為護法大神。

            明宗天歷元年(公元1328年):勅封顯靈威勇武安英濟王。

    明: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復稱「壽亭侯」。

    洪武廿七年(公元1394年):太祖在南京位關帝建廟。

    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成祖在北京為關帝建廟

    萬曆十八年(公元1590年):賜廟額曰:「顯佑」。

    萬曆廿二年(公元1594年):道士張文通呈請,進帝為「關聖帝君」。

    萬曆廿三年(公元1595年):賜解州廟額曰「英烈」。

    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勅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關夫人封「九靈懿德武肅英皇后」。長子關平封「竭忠王」。次子關興封「顯忠王」。三子關索封「順忠王」隨將周倉封「威靈惠勇公」。並封陸秀夫、張世傑二人為官關第左右丞相。尊關廟為武廟,與孔廟並祀。

     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加封「真光顯應昭明翼漢天尊」。

    清: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勅定每年諭祭。

    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勅封「忠義神武官聖大帝」。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勅封三代公爵,曾祖「光昭公」、曾祖「裕昌公」、父「成忠公」,並造木主供奉,每年春秋二祭。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加封「靈佑」二字。

    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加封「人勇」二字。

    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加封「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

    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加封關第三代公爵為王爵。

     

    ●帝君蒞台  輾轉入庄~

    信而可稽者,乃至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始奄師者,恭請 關聖帝君蒞臨本庄,而結識庄民吳石先生,彼此靈性契合如同手足。而於閒談中方悉該尊神像,於乾隆年間奄師先祖度海來台之時,以隨身護駕前來,安居於南部地區,拓荒墾殖,披荊斬棘。但依抗輕事件頻起,位求生計,乃代代遷徙,住所無定,延至奄師本人,方才輾轉蒞臨本庄。此時關聖帝君神像渡台已有百餘年之久矣!

    吳石奉祀庄民膜拜,奄師進入本莊之後,因事業初創,人手不足,無暇奉祀  關聖帝君。是時吳石先生為感念 關聖帝君忠義之事蹟,足恭後人景仰膜拜,乃商請奉迎  關聖帝君金身,朝夕躬奉於自宅。未幾,鴉片流毒中國,波及本莊,莊民借其神威復原者眾多。為此,帝君靈感,深植民心。

     

    ●立王爺館  大顯神威~

    清宣統元年(日本明治42年,公元1909年)本莊瘟疫猖獗,家畜受害,民心惶惶,束手無策,乃恭請  關聖帝君出巡,過境之處,莫不一一痊癒。為此,百姓感念尤深,自此膜拜者日眾,祈求者亦多,凡祈病則痊癒,商則殷盛,耕則豐收,神威顯赫,乃徵得吳石先生同意,設置王爺館以奉祀之。

     

    ●庄民感恩籌建廟宇~

    迨民國13年(日本大正13年,公元1924年)眾信徒在沐恩之餘,乃有建廟之議,首由吳石先生捐獻廟地,莊民同心協力,奔走募資,籌建廟宇於四湖鄉公所後側。廟號經開乩請示~帝君降詩一首:「四象融合成景春,湖魚溪水樂天真。參朝玉闕尊三界,天命中宮醒萬民。」遂命名「四湖參天宮」,並遵  關聖帝君聖誕日農曆6月24日為祭典日。同年,於四湖開設漢藥房之潭島人傅先,提議設置靈籤與藥籤,前者為莊民論斷吉凶,後者行醫救世,屢有奇驗。因此信徒激增,遠來本宮參拜祈求庇祐者,車水馬龍,絡繹不絕,香火鼎盛一時,因此奠定本宮發展之基。

     

    ●昇天顯赫  日人奉祀~

    民國32年(日本昭和18年,西元1943年)日本政府推行皇民化運動,以整理寺廟為由,拆除廟宇,大舉收集一切祭祀物品,為此本宮有關史跡,名人字畫,歷代古董,全被搜括殆盡。同年四月又以昇天祭為辭,集得莊內神尊,置於四湖國小操場,付之一炬。孰料,帝君金身顯靈,聖像燦爛,安然無恙,致使在場臨監之日人,心生畏懼,遂將  關聖帝君神像私下遷往北部奉祀之。

     

    ●聖駕迎反  重建本宮~

    民國34年,西元1945年,台灣光復,恢復信仰自由,部分地方紳士乃有迎回聖駕之念,但  關聖帝君金身仍在日人手中,無可奈何,直至是年仲秋,日人被遣送返國之際,急令北港郡守烏羽象三親往北部恭迎,並負責護送聖駕返鄉。聖尊迎返,民心快慰,砲聲震天。仲冬之月,復得  聖意所示,自擇現址重建本宮,歷時二載,至民國三十六年夏月完工,巍峨聖殿,堂皇富麗,蔚然可觀。

    神恩廣佈  分靈者眾

     

    嗣以年久,壁柱剝落,有礙瞻觀,爰於民國49年,鳩工整修,廟貌煥然,各地朝聖膜拜者劇增,香火鼎盛,可謂神恩廣布,德被四方。就此全省各地人十紛紛前來祈求分靈,經聖筊指示,准予分傳者,數千餘尊甚至遠渡東北亞、南洋、北美洲等地,大顯聖靈。

     

    ●寶殿宏偉 巧奪天工~

    復於民國61年6月1日,敦請前四湖鄉長蔡梯先生主持動上,興建鐘鼓香客大樓,佔地建坪400多坪,座落本宮東西兩側,以供遠來香客日夜休憩。大樓既成,進香信徒日眾,且亦帶來地方繁榮。

    然廟舍一再重建,仍不敷萬民朝拜之用,乃有增建凌霄寶殿之議,後經本宮委員四處奔走,募款籌資,方於民國66年農曆3月20日,由本宮前主任委員吳按子先生動土興建,歷時10年餘,耗資新台幣一億元有奇,始於民國76年農曆11月20日開光,翌日由本宮主任委員吳忠勇先生敦請前任法務部長蕭天讚先生及地方紳士等數位,共同主持安座剪彩事宜,典禮隆重,炮聲不絕,熱鬧非凡,喜氣洋洋。

     

    ●增建大樓 福澤信眾~

    民國80年1月,基於外地蒞宮進香者眾,前所建構之東西廂房,不敷使用用膳之處,也不甚方便,遂積極籌建香客餐廳大樓於本宮東側。民國80年1月1日由主委吳太郎先生及興建會長吳昆明先生共同主持動上開工,設計豪華,凡廂房、餐廳、電梯、衛浴等設備齊全,歷時二載,耗資壹億餘元,始告完成。

    擴建前殿美侖美奐

    本宮前殿,雖幾經修繕,然因建築年久,丹青剝蝕,陳舊不堪,整修不易。且前後殿地勢落差亦大,頗不協調。經本宮委員多次研議,達成共識:決定擴建前殿。并恭呈疏文請示關聖帝君旨意:於歲次癸西年11月17日卯時,由主任委員吳太郎等地方士紳,共同主持重修擴建奠基儀式。又因帝君聖示:擴建期間,不得移動鎮殿神尊。因此拆建中均小心翼翼,不敢微些怠忽,歷經3年,耗資參億,始有今日之廟貌。仰首觀之,莊嚴肅穆,建築宏偉,一柱一瓦均精雕細琢;人置殿中,極目四望,但見雕樑畫棟,巧奪天工之作。尤以四壁交趾陶及變化多端之藻井安置,均出自名家之手,若能細細品味,莫不讚嘆廟宇建築藝術之美。

     

     

    ●四湖參天宮的宮號由來

    民國13年,歲次甲子年(公元1924年),由於關聖帝君靈感,眾信徒在沐恩之餘,乃有建廟之議,經信徒大會之決定:擬遷建當時設置之「王爺館」於線在四湖鄉公所後面。籌備未幾,適庄民開乩請示建廟之事,關聖帝君乃親自降詩乙首寫著:

     

    四象融和呈景吞

    湖魚嬉水樂天真

    參朝玉闕遵三界

    天命中宮醒萬民

    於是參與建廟之執事,乃依聖意所示,而於建廟完成之後,其命名曰:「四湖參天宮」。

     

    ●四湖參天宮的宮徽涵義說明~

    四湖參天宮的宮徽係第14屆委員會,基於本宮規模日益擴大,外地進香者眾,乃決議徵求能代表本宮之標幟。經前主任委員吳太郎先生深思熟慮,擬訂四項設計原則,(1)必須融入「四湖參天宮」文字之組合。(2)能代表關聖帝君之精神、威儀,讓人能一目了然。(3)整體圖案要合乎吉祥意義。(4)圖案完成必須經委員會認同。原則確定後,即委任吳俊男老師執行設計,歷經數月,圖樣說明完成,經委員會達成共識,即確定本宮宮徽。

     

    ●焚帛金爐 氣勢磅礡~

    本宮原有金爐老舊,且建構於廟前右側,有礙觀膽,為顧及實用及美觀,於餐廳大樓興建之際,隨之改建於現址。并增建凌霄寶殿前之香亭,莊嚴典雅,直指蒼弩,使整座後殿建築勾勒出優美的廟宇藝術。因香客眾多,香火鼎盛,特建造大型香爐且具備全台獨一之金爐地下室容納香灰。

     

      四湖參天宮管理委員會    地址:雲林縣四湖鄉湖西村關聖路87號

        電話:(O五)七八七二0五二代表號     傳真:(0五)七八七四四四四

         劃撥帳號:二O五六八二O五           戶名:四湖參天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