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里玉勅皇勅金唐殿禮請糊紙藝師王明賢手作丙午科王船船艏獅頭

圖說:王明賢藝師於2014年2月25日經由台南市政府文資處公告:登錄「糊紙」為臺南市傳統藝術保存者。(劉采妮拍攝)
【神傳媒記者劉采妮/台南報導】佳里玉勅皇勅金唐殿丙午科王船木構完成後,於國曆114年11月14日(農曆乙巳年9月25日)進行「王船安龍目、安樑頭、安崁巾」大典,隨後邀請紙糊藝師王明賢於船艏紙糊獅頭,總幹事蔡忠寶表示,紙糊獅頭立體形象為王船標記「王權」重要標記。

圖說:早先已先行以竹篾編紮出骨架。(劉采妮拍攝)
王明賢藝師1950年出生於柳營,王明賢表示,他於15歲前往學甲拜師謝斐元(字秀峰)為師,一年後過逝,轉拜其三女婿金登富為師,擅長糊紙藝術從業至今。王明賢藝師於2014年2月25日經由台南市政府文資處公告:登錄「糊紙」為臺南市傳統藝術保存者。

圖說:念女士將黃色竹漿紙刷上糨糊。(劉采妮拍攝)
11月16日下午14:00王明賢藝師協同妻子念女士,在王船廠進行王船艏捏製獅頭創作,早先已由其兒子以竹篾編紮出骨架,王明賢藝師透過妻子念女士將黃色竹漿紙刷上糨糊,在半濕的狀態撕成條狀,依照老道經驗,一層層的糊製已在腦海中構架的獅頭形狀,成型的獅頭,將進行彩繪前置功法後續作業。

圖說:《琉球國志略》一書中的航海帆船-封舟圖。(引用: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封舟圖示)
在2006年出版的《蕭壟香》一書中指出「船艏紙糊獅頭」名稱為「免朝牌」;徐葆光所撰《中山傳信錄》之〈封舟圖〉(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封舟圖示)記載,此物應為船艏之「免朝牌」,又《繪圖魯班經》王船(古代官船)船艏繪獅子頭稱爲「免朝牌」,象徵祈求「風雨免朝」,以保航行平安。

圖說:總幹事蔡忠寶表示,紙糊獅頭立體形象為王船標記「王權」重要標記。(劉采妮拍攝)
相同於東方的造船具有神話及王權的詮釋,引用交通部航港局資料:西方「船首像(Figurehead)」是帆船時代裝飾在船首的雕刻像,其歷史可追溯至古希臘羅馬時代(約西元前12世紀~西元前146年),當時的航海家們為了祈求船隻航行的安全,會在船首裝飾動物或神靈形象的雕刻像,一是為了讓海神高興,一是古航海家們認為船體本身需要有一雙眼睛,才能安全地在航路上前進。進入16世紀之後,船首像變成了權富與威信的象徵,雕刻家們開始創作出各式各樣華麗的雕刻,19世紀時,這類雕刻在快速帆船的時代也達到了最高峰,女神、男神、騎士、妖精…等等,各類題材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