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5 21:30:56
看見孔廟之美(作者:林頌富)

看見孔廟之美 林頌富 111.9.28 編著

壹、緣起

一、延平郡王開臺

    延平郡王鄭成功,祈求媽祖顯神通;

    鹿耳門港船進攻,擊敗荷軍展雄風。

緣起延平郡王鄭成功(圖 1)於明永曆 15 年(1661 年), 率領 2 萬 5 千名將士,駕 4 百餘艘戰艦,轉進臺灣鹿耳門港 外時,囿於潮汐水位偏低無法駛入航道,即設香案祈求媽祖 顯靈庇佑,頃間水漲船高,戰艦得以順利魚貫進入台江內海, 直驅赤崁樓擊敗當時船堅砲利海上霸權的荷蘭軍隊,收復臺 灣而榮登國際歷史舞台。

歷史文化是人類文明的軌跡與記憶,延平郡王開臺揭開 23 年明鄭時期的序幕,為臺灣近代發展歷程留下珍貴的歷史 脈絡,進而得以延續漢學孔孟儒學禮教之香火,讓我們透過 本文一起用眼睛和腳步來走讀「孔廟之美」。

圖 1 鄭成功祖廟

 

二、全臺首學

    明鄭來臺開先例,全臺首學遵古禮;

    清晨迎神舞六佾,齊家治國有論語。

明鄭永曆 19 年(1665 年)鄭經採納諮議參軍陳永華建 議,在承天府寧南坊檨仔林闢建「先師聖廟」,為「左學右廟, 前殿後閣」的三合院,有三進兩廂,即全臺第一座孔廟,清 朝初期更是全臺童生唯一入學之所,因此又稱「全臺首學」(圖 2),深具歷史文化特色與價值。

孔廟迄今仍延續兩千多年的傳統儒家文化,世代沿襲的 禮教與祭典,在台南府城成長發酵綿延,今日得以呈現傳統 孔廟建築藝術之美,傳承孔孟儒家禮教文化,樹立仁義禮樂 之德。

圖2 全臺首學

貳、孔廟入口意象

「全臺首學」臺南孔廟為傳統的閩南建築架構,300 多 年來歷經明鄭、清朝、日據及民國各時期之整修、擴建,而 有今日孔廟之美的整體架構樣貌,是目前臺灣的孔廟中保存最完整、最具歷史意義的代表。

 

 

一、大成坊 「大成」出自《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也。」因此以大成為建築命名最能彰顯孔廟的特質。

大成坊(圖 3)分東、西兩座,下方是雙十字型承重牆,牆頂用燕尾收頭,再以木構造支撐懸山式燕尾屋頂。 東大成坊是臺南孔廟的主入口,建於清康熙 54 年(1715 年),外側掛有「全臺首學」的金字橫匾,原件是日據大正六年(1917 年)整修時所書,現懸者為複製品。

圖3 大成坊

二、下馬碑

孔廟大門外下馬牌(圖 4)係康熙 26 年(1687 年)奉旨設立,以花崗石刻彤日祥雲紋飾,碑文以滿、漢文字合璧的 形式,陰刻凹入,填紅色油漆。滿文在左,漢文在右。銘文 的漢文是:「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滿文為:「bithe coohai hafasa cooha irgen i urse ubade jifi morin ci ebu」, 滿文直譯是「文武的官員們、軍人黎民等、這裡來後從馬上 下來」。

 

 圖4 下馬碑

三、泮宮坊

    全臺首學泮宮坊,左學右廟文教昌;

    禮義廉恥四維張,篳路藍縷不能忘。

    臺南孔廟泮宮坊,府城學子最嚮往;

    禮門義路進學堂,考取功名入皇榜。

「泮宮」(圖 5)代表府學的所在,於清乾隆 42 年(1777 年)臺灣知府蔣元樞,以泉州花崗岩(俗稱白石)所建。

泮宮坊又稱「福祿之門」,概因簷頂中央置一葫蘆,取 其偕音「福祿」的意涵,神話福、祿、壽三仙,象徵財富、 功名、長壽,其中長壽受限天命外,而福、祿可祈求受庇佑。

石材仿木形式成雙脊重簷四柱三間牌樓,整體結構有簷 頂兩側的瓦當、滴水,簷角的鴟尾,樑柱間角的雀替,石柱 前後各有四隻石獅。

 

 

 參、臺灣府學

圖5 泮宮坊

漢高祖「劉邦」以太牢之禮祭祀孔子,開啟了帝王祭孔 的先例,東漢桓帝下詔修建孔廟,正式由國家為孔子立廟, 北魏孝文帝於京師平城興建了第一座曲阜以外的孔廟,唐高 祖下詔在中央國子監中設立孔廟,為國子監設立孔廟的開始, 唐太宗更在官方學校郡學、府學、縣學或學宮中設立孔廟, 明清時期稱儒學。

左學(府學)現有之場域建築空間有入德之門、明倫堂、 文昌閣和泮池。右廟的第一進為大成門,清朝時左右設有名宦祠與鄉賢 祠,第二進是大成殿,供奉孔子牌位,第三進是崇聖祠。

一、入德之門 面寬五開間(由中央三開間之主體及兩邊側室所組成),

中央門額題「入德之門」(圖 6),東題「聖域」,西題「賢關」, 屋頂為硬山頂,表明了學子要學習聖賢之道,一定要從修養 品德開始。

 圖6 入德之門

二、明倫堂

明倫堂(圖 7)為儒學的講堂,其前方抱軒為四根柱子支撐木構架,上承歇山屋頂(兩側各有 3 行竹瓦),後方本體面 寬三開間,採格扇門,屋頂為硬山頂,簷廊設有拱門。

明倫堂正面有宋末元初書法家趙孟頫(ㄈㄨˇ)所恭錄 「大學」章句 205 字,兩側牆面有宋儒朱熹墨寶:「忠孝節義」, 東北側壁間有「臥碑」(圖 8),「臥」字解為人臣之意,用以 揭示對學生的規範,西北側壁間有「臺灣府學全圖碑」(圖 9),為乾隆年間建造孔廟的建築立體模型圖。

  附記:趙孟頫夫人管道昇,以一首「我儂詞」微婉免除趙孟頫想納妾的念頭,自古文人雅士引為趣談。

圖7 明倫堂

  

圖8 臥碑 

圖9 臺灣府學全圖碑

 三、文昌閣

文昌閣(圖 10)位於明倫堂的東北角,樓高三層,一樓 為方形,二樓圓形,供奉朱熹,三樓八角形,供奉魁星,又 稱魁星樓,是台南孔廟建築群中唯一的樓塔構造物。

圖10 文昌閣

四、泮池

泮池(圖 11)是地方孔廟的定制,有別於京城的國學,昔日士子考取生員(俗稱秀才),即有資格至府學研習儒學, 稱為「入泮」,謁祭聖廟時,擷取池中的水草「芹」插在帽上, 稱為採芹。《詩經-泮水》:「思樂泮水,薄釆其芹。」以示學 子遊泮時不忘自勉勤學。

 

圖 11 泮池

五、禮門與義路

大成門前的步道東側為禮門(圖 12),西側為義路(圖12-1),屋頂為硬山式燕尾,屋脊上有一對鴟尾,牆上有小花 格窗,建於康熙 54 年(1715 年)。

圖12 禮門 

圖12-1 義路

肆、孔廟

    鈇鉞前導黃緞扇,送神望燎祝帛燃。

一、大成門

大成門(圖 13)為進入孔廟主體建築的大門。每組門扇 都採門釘 108 顆裝飾,概因 9 是陽數之極,而取其 12 倍數 108 更是禮制之最大者,用於孔廟彰顯孔子地位之意。

  凌晨祭典祝孔誕,燈爐迎神齊走班;

 

圖13 大成門

二、大成殿

    全台首學大成殿,典藏清代八御匾;

    至聖先師神位前,遵循古禮行釋奠。

圖14 大成殿

大成殿(圖 14)為主要的祭孔殿堂,為孔廟建築群中層級最高的建築。屋頂為重簷歇山頂,正脊兩端以燕尾起翹, 中央有九層寶塔(珠宮),兩側有及雙龍及藏經筒(圖15),戧 脊之端為鯉魚吐水,四個角落屋簷下懸掛木鐸,乃「天將以 夫子為木鐸」之意,前後屋脊上有鴟鴞,矮牆的角落有 8 隻 石獅鎮殿。

 圖 15 九層寶塔(珠宮)、雙龍及藏經筒 殿前有祭孔時跳佾舞的玉墀露臺,臺前為御路(圖 16) 除了龍的圖騰,並刻有琴棋書畫圖樣,臺基角落處置有排水

用之「螭首」,另一說為鰲頭,象徵獨占鰲頭之意(圖 17)。 殿內中央供奉孔子之神龕,兩側供奉四配(顏子、子思、 曾子及孟子)及十二哲(閔子鶱、冉雍、端木賜、仲由、卜商、有若、冉伯牛、宰予、冉有、言偃、朱熹)。

圖 16 御路(螭陛)

 

圖 17 螭首(鰲頭)

有關宰予晝寢。前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 可杇也,於予與何誅。」事後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 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清朝御匾(圖 18)有康熙「萬世師表」、雍正「生民未有」、 乾隆「與天地參」、嘉慶「聖集大成」、道光「聖協時中」、咸 豐「德齊幬載」、同治「聖神天縱」及光緒「斯文在茲」等匾。

 圖 18 清朝御匾 其中「德齊幬載」匾額(圖 19)最為珍貴奇特,係罕見

的彩色剌繡木刻版面九條龍和版緣五條龍作裝飾背景圖騰。 幬ㄉㄠˋ:覆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

圖 19 咸豐「德齊幬載」御匾

臺南孔廟的祭孔大典,分為春、秋二祭舉行,一直來遵 循傳統禮制程序輔予樂章演奏及六佾舞進行,釋典最隆重的 迎神、送神儀式,營造了一種人神交會的對稱層次關係,目 前擔綱迎神、送神鑾駕儀隊(圖 20),係由以成書院同孿雙胞 胎兄弟所引領,堪稱全球唯一。

 

圖 20 迎神、送神鑾駕儀隊 二、東、西廡、禮器庫與樂器庫

大成殿兩側為東、西廡奉祀先賢、先儒,面寬五開間, 室內空間為一長廊型態。禮器庫與樂器庫分別位在東、西廡 北側,是收藏禮樂器之處。清康熙時,禮樂器收藏在西廡下, 乾隆時則與典籍分藏在崇聖祠兩側,之後因禮樂器增加才又 分放在東西廡北邊廂房內,亦為面寬五開間的長廊型空間。

三、崇聖祠

崇聖祠(圖 21)面寬三開間,屋頂為硬山式燕尾,中央神龕供奉孔子五代祖先,東側則是東配先賢與東從先儒神龕, 西側則是西配先賢與西從先儒神龕。

圖21 崇聖祠

四、以成書院

臺南孔廟釋奠禮,以成書院盡全力; 雅樂齊鳴舞六佾,孔孟文化傳千里。以成書院(圖 22)是臺南孔廟的樂局,為釋奠禮時負責奏樂的組織。在孔廟創立時即設有樂局,道光 15 年(1835 年),巡臺兵備道間提督學政劉鴻翔曾感禮樂器破損,經樂局 董事吳尚新與劉衣紹增補樂器並從唐山聘請樂師。今名則是 在光緒 17 年(1891 年)由陳鴻鏘成立,取古樂八音齊鳴, 以集大成之意。

圖 22 以成書院 

 

以成書院負責祭孔典禮,係依《聖廟釋奠儀節》進行,為全臺唯一依循清制的祭孔釋奠典禮,已成為臺南的民俗類 無形文化資產。而以成書院的獨特樂種「十三音」演奏,不同於南管、北管等民間音樂,其優美古韻的音樂源自清末發展而來,亦為臺南傳統表演藝術類無形文化資產。

伍、結語

臺南孔廟至今仍保存了傳統的祭典禮器(圖 23),以及 儒家的禮教智慧,歷經明鄭、清朝、日據及民國時代的歷史 氛圍的洗禮,絕對值得前來細細走讀的歷史文化景點。

 

圖 23 傳統的祭典禮器 子曰:「爾愛其羊,吾愛其禮。」禮失求諸野。

大陸因文化大革命損毀無數文化資產,期望透過看見孔廟之美的介紹,而能拋磚引玉,更深入的體認先民渡海來臺,篳路藍縷堅苦卓絕的奮鬥歷程,從見賢思齊的自我實踐,更上一層樓體認社會國家生命共同體。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為人父為人母的心願,期望透過 看見孔廟之美(圖 24)的體驗行程,啟發更進一步去了解更多 的孔子與弟子的言行錄,而能更接近有智慧德性的的人,閱 讀有關儒家文化等經典,即所謂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以讚 賞和鼓勵激發學子的自信心和潛力,成為知書達禮青年,實 現達成教子成龍、教女成鳳的心願。

圖 24 看見孔廟之美

陸、參考文獻

 

1.閱讀臺灣的孔子廟,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2002 年 9 月。 

2.臺南孔子廟,臺南孔子廟。 

3.台南歷史散步,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2004 年 12 月。

 

※作者簡介 林頌富先生 學歷:成功大學測量工程研究所 碩士 經歷: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嘉義分處 股長

台灣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 觀光課長 現職:台灣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 物料課長

台南孔廟 以成書院 理事 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 理事 高雄市觀光協會 理事

證照:測量技師、土地代書、環境教育、政府採購

獲獎:中華民國第八屆地政貢獻獎

您可能有興趣
  • 正統廳耳門聖母廟」歷經三度重建,於1981年11月8日落成安座,仿岩柴禁城般高貴典雅的設計,歷久彌新,2015 年完成台灣最大神將千里眼、順風耳之雕塑,2020 年完成巨型「鹿耳門牌樓」,成為中外聞名的廟宇,將宗教結合文化觀光,以信仰帶動地方發展,為天下信眾的心靈帶來平安與福庇。
    2023-11-28 18:13:00
  • 【記者劉采妮/台南採訪報導】日本沖繩縣「久米崇聖會˙明倫堂(管理事務所)」24日抵台南,由民政局宗教禮俗科廖俊添陪同,拜訪臺灣祀典武廟、財團法人台灣省台南市台灣首廟天壇參觀,並就管理層面向兩間宮廟請益。日方以「久米崇聖會」簡介,促進雙方認識並進行交流。臺灣祀典武廟主委林培火就日方詢問問題提供相關資料說明,雖然雙方語言隔閡,在比手畫腳進行溫馨笑談的國民外交。
    2023-11-24 23:56:00
  • 針對鹽水夜市增加週日營業日經營爭議,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今 (21) 日舉行協調會,邀集鹽水夜市管委會、武廟及陳情人協商溝通,協商會議中鹽水夜市管委會與陳情人皆表述意見,但尚無法協調出適切的共識,但雙方皆展現協調的誠意。市府經發局表示,近日將再召開第二次協調會議,期能促使雙方達成雙贏的共識。
    0000-00-00 00:00:00
  • 為維護水雉生態環境,本府農業局自107年起與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合作採「智慧農業─稻種披覆鐵粉直播技術」,取代傳統稻榖浸農藥直播方式,並於本市官田區水菱輪作田試辦至今,種植臺糯1號農田示範面積由5公頃增加到現今20公頃,施作農民計15位,有效減少稻種浸藥灑播導致田間生物誤食而受害情況。
    0000-00-00 00:00:00
  • 【記者劉采妮/台南採訪報導】柳營代天院21日上午9:30隆重舉行癸卯科柳營王醮王船出廠開光暨剪綵儀式,由葉澤山副市長、市長夫人劉老師、暨地方各級民意代表、宮廟代表、各方信眾共同參與盛事;由董明杰道長主法開光,敏慧護校學生擔任禮生,完成開光儀式後,現場貴賓暨觀禮群眾,計上百人共同以大纜繩縴拉王船「陸上行舟」隨著「水路」到達對街的「王船地」停泊,以金紙固定定位,盧朝仁主委表示,王船出廠之後,王醮的各項活動科儀陸續啟動。
    2023-11-22 02:24:00
  • 臺南市政府於11月20日舉辦「宮廟博物館認證」授證儀式,市長黃偉哲親自頒發宮廟博物館認證予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表揚廟方不遺餘力舉辦各式講座和交流活動,推廣廟宇文化及重視傳統藝術傳承。黃偉哲強調,台南是文化之都也是宗教之都,許多廟宇裡面的一磚一瓦都是歷史,一字一畫都是文化,不管文字、文物或者是神像等,都是文化的瑰寶,值得大家努力維護推廣。
    2023-11-21 21:13:00
  • 【台南訊】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土城香」是台南市定文化資產,成香迄今逾一甲子,今年首度開放外界「搏主會」,分別由全強環球公司林國偉董事長、竹香園張獻元董事長、一哥水產行陳慶和董事長、李約伯董事長、台灣守護文創陳仁昌董事長獲選為五大主會首,五大主會仍設在正統鹿耳門聖母廟轄境十一角頭內,大主會由下什塭仔、溪埔仔、砂崙腳;二主會由虎尾寮、鄭仔寮;三主會由中洲角、土城角;范王會由郭岑寮、蚵寮角;五主會由港仔西、青草崙,五位主會首與土城十一角頭共同齊心完成甲辰科禳災祈安香醮。
    2023-11-10 17:25:19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於11月3日下午1時整在台灣長老教會木柵教會辦理「串山記─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錨點系列展演活動推廣記者會。現場由臺史博張隆志館長、文化資產局張祐創主任秘書、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莊建華主任、成功大學張秀慈副教授、普門書局游永福老師、左鎮教會鄭逸新牧師、木柵國小黃昭勳校長、內門區陳景星區長等貴賓出席共襄盛舉。現場邀請到第13屆金曲獎最佳方言男演唱人王宏恩與木柵西拉雅青年戴昕恩發表共創歌曲─「歸屬」,讓為期1個月的「串山記」系列展演體驗活動持續加溫。
    2023-11-03 22:59:18
  • 【台南訊】台灣最古老城市──台南市的市長黃偉哲與法國最古老城市──貝濟耶市的市長梅納爾(Robert Menard),在駐普羅旺斯辦事處長沈真宏總領事的見證下,於11月3日傍晚,以視訊跨海完成姊妹市締盟儀式。這是台南在法國的第一個締盟城市,也是貝濟耶市在東亞的第一個姊妹市,而台法兩座歷史最悠久城市的結盟,能在台南400前夕開花結果,更顯意義重大。
    2023-11-03 22:31:36
  • 【台南訊】市議員林美燕3日市政總質詢,創新推出「回家」專題,先感謝市長黃偉哲已協助木球協會有全新場地、安平區怡平里民可重回活動中心、勞工局行善團協助勞工修繕住家,並要求匹克球運動有完善的比賽場地,然後期望趕快提供射擊運動有個安全的新家,黃市長回應願全力幫助圓夢。
    2023-11-03 22:21:44
  • 【台南訊】 臺南市農地重劃區農水路改善極力要求改善工程品質及安全防範各項工作,因農田水路署更新先行改善水路未能將路側高程一併納入設計考量,致轄區公所辦理刨鋪修繕農路後與路面產生高程落差較大情形。
    2023-11-03 22:12:26
  • 【記者劉采妮採訪報導】秉持主祀玄天上帝「弘道行善」精神,下營上帝廟對於照護地方學子相當用心,於8年前開始將「上帝爺的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透過「愛心早餐」灑播於校園內...;日前,由東興國小校長陳志強率該校排球隊,前往拜訪下營上帝廟,將來自全國各縣市35間國小參加112年9/23-26舉行第50屆「永信杯」全國排球錦標賽五年級男生組,東興國小隊伍,以全勝戰績,榮獲冠軍的好消息,分享給下營上帝廟管理委員會,廟方得知喜訊相當高興,由姜金利主委接見鼓勵贈送排球隊制服,祝福下營東興國小排球隊下個月「學甲華宗杯」再創佳績。
    2023-11-03 08:41:44
  • 【記者劉采妮採訪報導】在歷史長河中,匯聚人類美德造福人群的優良因子,讓淵源流長的中華文化,能夠滾滾洪流澎湃洶湧!歷史人物關公塑造五常精神為武聖標竿,臺灣祀典武廟除了宣揚主祀關公的武德的大無畏浩然正氣,並搜羅相關文獻歷史紀錄,現任主委林培火、副主委佘水木期盼管理委員會成員及信徒,都能夠深切的體認關公文化對社會帶來的進步的核心精神,並輪流安排走出台灣與各界關公信仰交流。委員會的常委蘇枝發、委員楊媚鳳、秘書許家銘前往馬來西亞參加2023年10月9-14日關公文化世界宗教信仰的交流活動。
    2023-11-03 08:25:41
  • 【記者劉采妮/台南採訪】112 年 10 月 29 日(農曆癸卯年9月15日)上午10:30於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天公殿進行「搏主會」,由神明點選五大主會首名單出爐
    2023-11-02 09:58:58
  • 【記者劉采妮專訪】安平開台天后宮於10月7日,由主委盧友禮率領前往高雄彌陀清和宮,參加臺灣媽祖聯誼會第48次會員大會,林國明總幹事代表廟方舉薦服務近半世紀的志工李月鳳,參加台灣媽祖聯誼會「人間媽祖志工」大會接受表揚。李月鳳於民國69年從高雄紅毛港舉家遷移到安平討海為生,冥冥之中與「安平媽」結緣,在人生最艱困的過程中,獲得「安平媽」庇祐,從此誓願在媽祖座下服務,至今近半世紀。
    2023-11-02 09:36:55
  • 為慶祝媽祖羽化升天1036週年慶,安平開台天后宮「安平媽」於112年10月21-25日起駕前往莆田文峰宮、賢良港天后祖祠、湄洲天后宮祖廟、泉州天后宮等祖源地謁祖進香,並前往交誼深厚的仙岳山土地公廟參香。安平開台天后宮管理委員會主委盧友禮、委員暨信徒跟隨「安平媽」從台南、高雄等各地前往媽祖信仰的祖源地參與「海上祭典」謁祖進香活動;盧友禮主委以「孝道」為此行「思源進香」的主要目的。秉持道教傳統以「道法」演繹達到淨化安定人心的宗教力量,盧主委在受邀前往賢良港天后故里的同時,特別禮聘安平道壇第三代掌門人高功道長王浤儒隨行主持「龍鳳麒麟御路」兩廟共同開光點睛的重要儀式,進行兩岸宗教文化交流、道法演繹祭儀啟發安定平和人心重要的意涵。
    2023-10-31 07:27:33
  • 柳營代天院王醮已經綿延多久的年代?一科一科的王醮送走遠颺的王船,灰飛煙滅無從記數;當老人們遙望天際,深邃目光回溯著祖輩傳述「代天巡狩遊王公訓誡子民勤儉,不願勞動信民蓋廟」那份對遊王公的慈悲敬仰,娓娓道來耆老口耳長久流傳一句俗諺「新營有廟毋作醮,查畝營有錢毋起廟」,「代天巡狩遊王公」的信仰在尚未建造「柳營代天院」,就在「13口狗母煨」的「三角窟仔」燃起香熏敬拜,引用民國53年(1964)南瀛文獻:在本縣奉祀玉勅代天巡狩者,最早其本據為柳營(俗稱遊王),其次傳往安定之蘇厝,蘇厝又接往西港。在此三個地方之間,彼此之祭祀舉醮及降神方式,略有不同。睽違3年,數百年的傳承不斷;癸卯年柳營王醮將於112年11月20日(農曆癸卯年10月8日)豎燈篙展開序幕!
    2023-10-31 06:36:09
  • 台東是一個充滿自然美景的地方,無論是山林、海岸、部落,都有著獨特的魅力。如果你想要遠離都市的喧囂,來到這裡享受一下寧靜和放鬆的氛圍,那麼今天要介紹給你的這塊土地,可能就是你心目中的理想之地。
    2023-10-29 17:35:29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