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2 17:49:16
看見府城 林頌富 2023.10.2著

看見府城           林頌富 2023.10.2著

荷蘭築城四百年,歷史風華看得見;

文化豐富又多元,族群融合建家園。

壹、前言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表徵與記憶,荷蘭人1624年建築熱蘭遮城,明朝延平郡王鄭成功1661年率軍來台灣擊敗荷蘭人,而榮登國際歷史舞台,經過清朝、日據及民國時代,迄今四百年族群融合,文化豐富又多元,為台灣近代發展留下珍貴的歷史脈絡。

昔日府城西面濱臨「台江內海」,而後滄海桑田地理環境變化,逐漸形成了五條港水道,成為台灣政治、經貿、文化的中心,歷經歲月洗禮,保留無數在地特色的古蹟、文物、美食與民俗活動,有如一座歷史實境的城市博物館,而有「文化古都」的美譽,讓我們透過本文一起看見「府城」的歷史風華。

 

貳、歷史風華

府城的歷史風華述說著台灣的發展史,其融合了荷蘭、明鄭、清朝、日據及民國等各個時代背景,擁有多元族群文化的痕跡,可以讓旅人走入時空隧道中,回味府城往日的情懷。

一、歷史縮影

府城可說是近代台灣歷史發展的縮影,留下許多風情萬種,彌足珍貴的歷史建築及人文藝術資產。

清康熙32年(1693),台廈兵備道高拱乾命名的「台灣八景」 :[澄臺觀海]、[斐亭聽濤]、[沙鯤漁火]、[鹿耳春潮]、[安平晚渡]、[雞籠積雪]、[西嶼落霞]、[東溟曉日](其中的四景就在府城),成就了後來台灣觀光旅行的「指標性景點」。

府城築城迄今四百年,族群融合、文化多元的歷史風華,瀰漫在巷弄之間,是中外遊客認識台灣的首選之地。

(一)赤崁樓(圖1)

荷蘭人於1653年闢建,當初稱為「普羅民遮城」,與安平的「熱蘭遮城」遙遙相對,互為犄角。熱蘭遮城為荷蘭總督統治中樞,普羅民遮城則為行政及商業中心。

普羅民遮城為三座略為方形的台座相接而成,每個台座之上皆建有西洋式樓房,飛簷紅瓦,樓閣巍峨,城牆以糖水、糯米汁攪拌蚵殼灰作為接合料,以紅磚石為主要建材疊砌而成,堅如磐石,經歷四百多年,仍可見厚牆及拱圈遺構。

圖1 赤崁樓

(二)安平古堡(圖2)

荷蘭人以軍商結合的隊伍(即聯合東印度公司),於1624年在安平,建造熱蘭遮城(當年亦在美國紐約曼哈頓建立城堡)。明鄭時期,因鄭成功父子居住此地,又稱「王城」、「安平城」或「台灣城」,日據時代重建,改稱「安平古堡」。

目前的荷蘭時期遺跡,為古堡北側平台下兩段當年內城半圓堡殘跡,以及古堡前方馬路邊原為外城城垣的磚牆,老榕盤根,無限滄桑,見證著四百年的台江風雲,現為國定古蹟。

圖2 安平古堡

(三)孔廟(圖3)

明鄭永曆19年(1665年)鄭經採納諮議參軍陳永華建議,闢建「先師聖廟」,為「左學右廟,前殿後閣」的三合院,有三進兩廂,即全臺第一座孔廟,清朝初期更是全臺童生唯一入學之所,因此又稱「全臺首學」,並完整保存全球唯一的清朝八面御匾,其中咸豐皇帝的彩色刺繡版御匾,更具文化特色與價值。

論語:「禮失求諸野」。孔廟延續兩千多年的傳統儒家文化,世代沿襲的禮教與「祭孔典禮」,在府城發酵綿延,呈現傳統孔廟建築藝術之美,傳承孔孟儒家禮教文化,樹立仁義禮樂之德。

圖3 孔廟

 

二、洋行貿易(五條港)

東溟西嶼海潮通,萬斛泉源一葉風。

日暮數聲欸乃起,水船都泊水仙宮。

 -陳肇興〈赤崁竹枝詞〉其六

(一)五條港(水仙宮)

五條港係因台江內海淤塞陸化過程中,由三郊共同出資修築,貫串了當時重要的經濟命脈渠道,各種郊商店鋪貨棧,雲集於港道兩側,掌握著運輸樞紐,引領府城走向富裕繁榮的百年風華繁榮盛極一時,成為海外商船的必經之地,也是許多海內外旅人前來體驗府城風土民情的必訪之處。

水仙宮(圖4)為南勢港旁最重要的廟宇之一,是三郊的總部─三益堂所在。齊聚了當時南北貿易往來商人,包含了北郊蘇萬曆、南郊金永順、糖郊李勝興。《台灣通史》裡說:「販運之利,頗操其盛,故郡中商務一時稱盛。」

圖4 水仙宮

(二)台南運河(圖5)

1922年(大正11年)由日本人開鑿,是當時府城的重要運輸航道,奠定台灣「一府」經濟繁榮的盛景,現有平底船遊河的活動,可從不同視角看見多元的府城景觀。

從運河開始衍生的歷史與建物,為當時社會帶來蓬勃繁茂發展的表徵,如今更成為今日府城的夢幻多瑙河水岸。圖5 台南運河

 

(四) 英商德記洋行(圖6)、德商東興洋行(圖6.1)

在世界歷史發展中,舉凡城市文明的更迭興替,都與河海運網絡的興衰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府城也不例外,林立於安平的外國洋行,正是咸豐8-10年(1858-1860年)台灣開放四口通商時,由西洋列強出資設立的貿易公司。

著名的英商德記洋行及德商東興洋行,皆位於鄰近海港的安平區,洋行建築包括一般辦公室、住宅與倉庫,多採用殖民迴廊式的設計,如今大多已打造為展覽館或餐廳。

圖 6 英商德記洋行

圖 6.1 德商東興洋行

參、城郭意象

建立於雍正年間的府城,正是台灣發展的起始,目前保留有「大東門」、「大南門」及「小西門」、「兌悅門」及「億載金城」等。

 

一、大東門(圖7)

又稱「迎春門」,建於雍正3年(1725年),為直轄市定古蹟,城垣由長條型花崗岩堆砌而成,西側拱門上銘刻著「迎春門」,東側有石質橫額一塊題「東安門」。整個城門看起來古樸又宏偉,值得來一趟城門巡禮,看見府城的發展與演變。

圖7 大東門

二、大南門(圖8)

又稱「寧南門」,建於雍正3年(1725年),於1977年依原樣重建,城門樓採二層樓重簷歇山單脊燕尾宮殿式建築,城台可看見城垛與鎗孔的防禦設計。城門外特別設計成半月形的「甕城」,當敵人進入外廓與城門的狹窄空間內,再予以消滅,為台灣僅存唯一的甕城。

1985年清廷簽訂馬關條約將割讓台灣給日本,當年日軍南部軍團總司令乃木將軍,即指揮騎兵一千名和步兵排成一列縱隊,由大南門和平進入府城。

圖8 大南門

三、兌悅門(圖9)

兌悅門建於道光15年(西元1835年),是昔日府城為了保護五條港所興建,因位於西方,屬於八卦中的兌方,故名「兌悅」。

又因城門基座用咾咕石砌造,所以俗稱「咾咕石甕城」,牆角處則用花崗岩補強,城門高約4公尺,厚3公尺,城門洞寬3公尺,上做半圓拱形,用紅磚砌築。門座內側設有踏階,供登城之用。兌悅門是至今府城中惟一仍在穿越使用的城門,也是因應滄海桑田的情勢變化而使府城向外擴展的具體明證。

圖9   兌悅門

 

四、小西門(圖10)

小西門原名「清水門」,建於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是台灣知府蔣元樞所建。乾隆53年(1788年)改築城池為土城時,改在土墼埕之側築新小西門,名為「靖波門」。

1970年因拓建道路而需拆除,爰將城牆遷移於成功大學校園內,鑲嵌於東門坊城牆之中,在重組時因方向問題產生爭議,最後採取將下方門洞維持舊有方向、上方城樓轉向的方式。

圖10  小西門

五、億載金城(圖11)

又稱「二鯤鯓砲台」或「安平大砲台」,建於1874年,是一個四方型四周有稜堡且有護城河圍繞的紅色城堡,中央處的草皮則是用來操練士兵的所在地,是台灣第一座現代化西洋式砲台,也是全台第一座配備英國阿姆斯壯大砲的砲台,現為國定古蹟。億載金城四角凸出,中央內凹,環繞砲臺周圍設有護城河,砲台上分置大、小砲,形制完善、規模宏大,加上砲管的威力強大,億載金城可說是台灣砲台群構築中,劃時代的重要里程碑。

圖11   億載金城

肆、建築

多元族群文化穿越時空,歷史建築彰顯出往昔的輝煌,西洋建築樣貌在府城街道裡隨處可見,這些印記是歷史最珍貴的徽章與寶藏,也是最美的街景。

一、國立臺灣文學館(圖12)

前身為日據時期臺南州廳,由建築師森山松之助所設計(另設計臺北州廳(即監察院)、臺中州廳、臺南地方法院),融合希臘羅馬建築的新古典主義,採用馬薩式的建築風格屋頂,大門口有著典雅的歐日融合圓柱,延續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大教堂建築藝術。

是臺灣第一座國家級以文學典藏為主的博物館,紅磚白牆的交錯,華麗壯觀的外觀,是許多遊客喜愛的留影地點,也是拍攝婚紗的熱門景觀,每年聖誕節前後會在文學館前矗立的超大聖誕樹,聖誕樹點燈儀式時總讓文學館周邊人潮鼎盛。

圖12   國立臺灣文學館

 

二、        台南火車站(圖13)

歐式典雅風格的台南火車站,於1936年完工,開啟了當時混泥土鋼筋的建築時代,採折衷主義建築,以實用性為主,融合古典與現代的建築風貌。

其建築特色為門廊前有三個圓拱門,左右各有一個圓拱門出入口,左右兩邊轉角的牆上各配置一個圓形的氣窗,屋簷上有浮雕裝飾,平頂正面上方有小山型壁,建築正面的二樓開了七扇圓型的拱長窗,中間三扇由四根壁柱作框。

圖13   台南火車站

 

三、林百貨(圖14)

1932年開幕的林百貨,是台灣第二間、府城第一家,也是台灣唯一設有神社的百貨公司,俗稱「五層樓仔」,但其實上五樓上有面積較小的6樓,為鋼筋混凝土建築,立面貼溝面磚,最上層女兒牆以位於轉角的中央處最高,牆線以階梯狀順序滑落來連接兩翼,中央部分與兩翼相接處的二到五樓處開圓孔窗,六樓則開方孔窗,兩翼設有大面窗及雨遮、陽台,相當現代化且受注目的。

建築內部配有當時南台灣首部電梯,以及手搖式鐵捲門、燈具、避雷針、抽水馬桶等先進設備。當時的商業建築規模,六層建設是最先進的,在建築技術與外觀的選用上也是最摩登的樣式,百貨的內部日本所流行的時尚商品,一開幕便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是日據時期府城繁榮的象徵。

圖14   林百貨(五層樓仔)

 

四、吳園(圖15)

吳園是清道光8年(1828年),經營鹽業致富的吳尚新買下其宅第北邊,荷蘭時期的通事何斌庭園整建而成,與霧峰萊園、新竹北郭園及板橋林本源園邸合稱「台灣四大名園」。

當時又稱「樓仔內」,乃因當時吳家財富堪稱府城第一,而有俚語「有樓仔內的富,也無樓仔內的厝;有樓仔內的厝,也無樓仔內的富。」

圖15   吳園

伍、人文

過去在四百年的歷史歲月裡,有來自不同時代背景的族群,都因不同原因來到府城,留下非凡事跡與記憶!

一、府城名人

 (一)許丙丁

南管音樂推廣與愛好者,於1924年參加「桐侶吟社」的音樂社團,也組織京劇「天南平劇社」,是著名的流行音樂家、文學家。

他根據南管古調填詞成台語流行歌曲,此類音樂計有《六月茉莉》、卜卦調、牛犁歌等知名歌曲。

1970年,許丙丁曾在其義女楊麗花的電影《回來安平港》、《天黑黑要落雨》中客串。除了音樂,許丙丁亦涉及文藝創作,曾於月刊刊載的臺灣章回漫畫《小封神》。

(二)巴克禮

長老教會英國籍牧師巴克禮於 1885 年 7 月 12 日在府城創辦《台灣府城教會報》,這是在台灣發行的第一份報紙,同時也是台灣歷史上發行最悠久的報紙,1932年5月改名為《台灣教會公報》,以台語羅馬字出版印刷著稱,每月發行一期,從 1973 年 12 月(1088 期)起,改為週刊發行。

巴克禮牧師還擔任台灣第一所西式高等教育學府「府城大學」(Capital College),即現今「台南神學院」(圖16)的首任校長。並從英國引進活字印刷技術,創辦台灣第一家報社《教會公報社》,並投入台灣話羅馬拼音的聖經修譯與編撰工作。

1895年馬關條約,清廷割讓台灣給日本,巴克禮牧師與日軍南部軍團總司令乃木將軍溝通,讓日軍由大南門和平進入府城。

圖16   台南神學院

(三)馬雅各

1865年6月16日,馬雅各在看西街租房子開始醫療傳道的日子,前半部做教會(圖17),後半部則是診所,這是台灣第一間西醫診所,這一天是教會「在台設教紀念日」,更是開啟「台灣現代醫學的紀念日」。

1869年7月,馬雅各於亭仔腳街租得一民房,開設亭仔腳禮拜堂,即今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太平境教會(圖17.1)的前身。

圖17   看西街教會

圖17.1   太平境教會

 

二、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縈繞人心,虔誠的民間信仰,能撫慰身、心、靈,帶來祥和的氣息。

(一)大天后宮(圖18)

鄭成功迎明太祖宗室後裔寧靖王朱術桂於金門廈門為鄭軍之監軍,以表鄭成功軍隊行動皆有明皇室的允許。鄭經接位後迎接寧靖王來台,在承天府(赤崁樓)旁興建郡王府宅邸,後捐獻予佛祖為寺廟,稱「東寧天妃宮」。

清朝水師提督施琅在康熙23年(公元1683年)上疏請康熙皇帝准許加封媽祖為「天妃」來崇拜奉祀,改造這座王府為媽祖宮廟。康熙59年(公元1720年),翰林徐葆光出使琉球歸來,為感謝媽祖保佑而上奏,使得天后宮被納入國家春秋兩季祀典,成為臺灣最早的官建祀典媽祖廟,自此正式改稱「大天后宮」,民間俗稱為「大媽祖廟」。

圖18   大天后宮

 

(二)鄭成功祖廟(圖19)

「開闢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鄭成功〈復台詩〉。鄭成功認為,台灣是父親鄭芝龍原先的基地,後來被荷蘭人佔據,希望收復台灣之後,可以像齊國田橫一樣聚集人材,以此展開反清復明的大業。

位於忠義路上的鄭成功祖廟為市定古蹟,原本是鄭成功長子鄭經為了紀念父親所建的廟宇。施琅攻克臺灣之後,還曾來此祭祀鄭成功。門口有幼年的鄭成功與母親田川氏的雕像,還有收藏「兒誕石」等文物。

圖19  作者於 鄭成功祖廟前留影

(三)開基武廟(圖20)

開基武廟為全台灣首座興建的關帝廟,廟門上採用門釘取代門神的作用,進入廟內就會看見一口在1858年就懸掛至今的古鐘,另外也有不少歷史悠久的匾額懸掛於廟堂之上,乾隆年間的「衡文天闕」、嘉慶年間的「行大道」到光緒年間的「立人極」。

府城有句俗話說:「內關帝港籤詩,外關帝港童乩」。內關帝港就是開基武廟,相傳其籤詩非常靈驗,所以香客信眾前來求籤問事者絡繹不絕,所以廟前街道被稱為抽籤巷。

圖20   開基武廟

三、傳統美食

珍饈百味,吃遍四方。糖業、鹽業的發達帶來府城特有的傳統小吃,悠閒漫步於歷史古蹟中,也能一嘗府城好滋味!

(一)石精臼(圖21)

石精臼旁邊即是米街,是米糧集散地,而石精臼就是「磨米的石臼」。因為過去買賣米穀的都是比較富裕的商人,媲美宋朝三蘇的台灣唯一進士父子檔施瓊芳與施士洁,即出生於這一條街上。

美食,是旅行的惦記,府成的傳統美食擔仔麵、蚵仔煎、米糕、鍋燒意麵、鱔魚麵、豆花、八寶冰,聞名暇邇,來到府城不知道吃什麼的話,來石精臼絕對可以大飽口福。

圖21   石精臼

(二) 度小月(圖22)

發跡於1895年的度小月,一開始為能在颱風季節求生度日,而挑著擔仔賣麵,在擔上掛上一盞小燈籠,寫上「度小月」三字,先在街頭叫賣,後來在水仙宮固定擺攤賣麵。

因其擔仔麵係由精心調製之肉燥、蝦湯、蒜泥、黑醋、豆芽,搭配米粉或油麵,而其肉燥秘方獨特,香濃美味,讓食客聞香下馬,蹲坐在擔仔旁,細咀品嚐,享受美味。

圖22   度小月

(三)蚵仔煎(圖23)

蚵仔煎原名「煎䭔」,其來源傳奇是因當年鄭成功攻台之役時,荷蘭人故意將府城附近所有的米糧全部收藏起來,以避免資助鄭成功,致鄭軍為了節約白米,於是就地取材將海灘找到的蚵仔,裹以番薯粉加雞蛋、青菜煎炸,演變成為「蚵仔煎」。

圖23   蚵仔煎

 

陸、結語

古諺語:「一府二鹿三艋舺」,府城是台灣近代歷史發展的起源與縮影,遍佈的古蹟建築、傳統美食與民情風俗,為歷史重要的文化資產與寶藏,可說是觀光客、背包客旅遊追尋歷史韻味的首選之地。

歡迎來一趟看見府城的時空之旅,一同走過最豐富文化地景,體驗四百年來的歷史發展與地理變遷,在時光中穿梭中,感受當年臨海的蒼茫壯闊,看見每個時代遺留的風華蹤影。

柒、參考文獻

1.維基百科全書。

2.台南歷史散步--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

3.舊城風華--台南市政府。

4.台南歷史散步,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

5.看見孔廟之美—林頌富—神傳媒。

6. e世代府城—台南市刊。

 

 

 

作者簡介   林頌富

成功大學測量工程研究所 碩士

測量技師、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台南孔廟 以成書院 理事

高雄市觀光協會 理事

榮獲 中華民國第八屆 地政貢獻獎

高雄市仁武區後備軍人輔導中心 主任

 

 

您可能有興趣
  • 正統廳耳門聖母廟」歷經三度重建,於1981年11月8日落成安座,仿岩柴禁城般高貴典雅的設計,歷久彌新,2015 年完成台灣最大神將千里眼、順風耳之雕塑,2020 年完成巨型「鹿耳門牌樓」,成為中外聞名的廟宇,將宗教結合文化觀光,以信仰帶動地方發展,為天下信眾的心靈帶來平安與福庇。
    2023-11-28 18:13:00
  • 【記者劉采妮/台南採訪報導】日本沖繩縣「久米崇聖會˙明倫堂(管理事務所)」24日抵台南,由民政局宗教禮俗科廖俊添陪同,拜訪臺灣祀典武廟、財團法人台灣省台南市台灣首廟天壇參觀,並就管理層面向兩間宮廟請益。日方以「久米崇聖會」簡介,促進雙方認識並進行交流。臺灣祀典武廟主委林培火就日方詢問問題提供相關資料說明,雖然雙方語言隔閡,在比手畫腳進行溫馨笑談的國民外交。
    2023-11-24 23:56:00
  • 針對鹽水夜市增加週日營業日經營爭議,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今 (21) 日舉行協調會,邀集鹽水夜市管委會、武廟及陳情人協商溝通,協商會議中鹽水夜市管委會與陳情人皆表述意見,但尚無法協調出適切的共識,但雙方皆展現協調的誠意。市府經發局表示,近日將再召開第二次協調會議,期能促使雙方達成雙贏的共識。
    0000-00-00 00:00:00
  • 為維護水雉生態環境,本府農業局自107年起與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合作採「智慧農業─稻種披覆鐵粉直播技術」,取代傳統稻榖浸農藥直播方式,並於本市官田區水菱輪作田試辦至今,種植臺糯1號農田示範面積由5公頃增加到現今20公頃,施作農民計15位,有效減少稻種浸藥灑播導致田間生物誤食而受害情況。
    0000-00-00 00:00:00
  • 【記者劉采妮/台南採訪報導】柳營代天院21日上午9:30隆重舉行癸卯科柳營王醮王船出廠開光暨剪綵儀式,由葉澤山副市長、市長夫人劉老師、暨地方各級民意代表、宮廟代表、各方信眾共同參與盛事;由董明杰道長主法開光,敏慧護校學生擔任禮生,完成開光儀式後,現場貴賓暨觀禮群眾,計上百人共同以大纜繩縴拉王船「陸上行舟」隨著「水路」到達對街的「王船地」停泊,以金紙固定定位,盧朝仁主委表示,王船出廠之後,王醮的各項活動科儀陸續啟動。
    2023-11-22 02:24:00
  • 臺南市政府於11月20日舉辦「宮廟博物館認證」授證儀式,市長黃偉哲親自頒發宮廟博物館認證予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表揚廟方不遺餘力舉辦各式講座和交流活動,推廣廟宇文化及重視傳統藝術傳承。黃偉哲強調,台南是文化之都也是宗教之都,許多廟宇裡面的一磚一瓦都是歷史,一字一畫都是文化,不管文字、文物或者是神像等,都是文化的瑰寶,值得大家努力維護推廣。
    2023-11-21 21:13:00
  • 【台南訊】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土城香」是台南市定文化資產,成香迄今逾一甲子,今年首度開放外界「搏主會」,分別由全強環球公司林國偉董事長、竹香園張獻元董事長、一哥水產行陳慶和董事長、李約伯董事長、台灣守護文創陳仁昌董事長獲選為五大主會首,五大主會仍設在正統鹿耳門聖母廟轄境十一角頭內,大主會由下什塭仔、溪埔仔、砂崙腳;二主會由虎尾寮、鄭仔寮;三主會由中洲角、土城角;范王會由郭岑寮、蚵寮角;五主會由港仔西、青草崙,五位主會首與土城十一角頭共同齊心完成甲辰科禳災祈安香醮。
    2023-11-10 17:25:19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於11月3日下午1時整在台灣長老教會木柵教會辦理「串山記─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錨點系列展演活動推廣記者會。現場由臺史博張隆志館長、文化資產局張祐創主任秘書、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莊建華主任、成功大學張秀慈副教授、普門書局游永福老師、左鎮教會鄭逸新牧師、木柵國小黃昭勳校長、內門區陳景星區長等貴賓出席共襄盛舉。現場邀請到第13屆金曲獎最佳方言男演唱人王宏恩與木柵西拉雅青年戴昕恩發表共創歌曲─「歸屬」,讓為期1個月的「串山記」系列展演體驗活動持續加溫。
    2023-11-03 22:59:18
  • 【台南訊】台灣最古老城市──台南市的市長黃偉哲與法國最古老城市──貝濟耶市的市長梅納爾(Robert Menard),在駐普羅旺斯辦事處長沈真宏總領事的見證下,於11月3日傍晚,以視訊跨海完成姊妹市締盟儀式。這是台南在法國的第一個締盟城市,也是貝濟耶市在東亞的第一個姊妹市,而台法兩座歷史最悠久城市的結盟,能在台南400前夕開花結果,更顯意義重大。
    2023-11-03 22:31:36
  • 【台南訊】市議員林美燕3日市政總質詢,創新推出「回家」專題,先感謝市長黃偉哲已協助木球協會有全新場地、安平區怡平里民可重回活動中心、勞工局行善團協助勞工修繕住家,並要求匹克球運動有完善的比賽場地,然後期望趕快提供射擊運動有個安全的新家,黃市長回應願全力幫助圓夢。
    2023-11-03 22:21:44
  • 【台南訊】 臺南市農地重劃區農水路改善極力要求改善工程品質及安全防範各項工作,因農田水路署更新先行改善水路未能將路側高程一併納入設計考量,致轄區公所辦理刨鋪修繕農路後與路面產生高程落差較大情形。
    2023-11-03 22:12:26
  • 【記者劉采妮採訪報導】秉持主祀玄天上帝「弘道行善」精神,下營上帝廟對於照護地方學子相當用心,於8年前開始將「上帝爺的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透過「愛心早餐」灑播於校園內...;日前,由東興國小校長陳志強率該校排球隊,前往拜訪下營上帝廟,將來自全國各縣市35間國小參加112年9/23-26舉行第50屆「永信杯」全國排球錦標賽五年級男生組,東興國小隊伍,以全勝戰績,榮獲冠軍的好消息,分享給下營上帝廟管理委員會,廟方得知喜訊相當高興,由姜金利主委接見鼓勵贈送排球隊制服,祝福下營東興國小排球隊下個月「學甲華宗杯」再創佳績。
    2023-11-03 08:41:44
  • 【記者劉采妮採訪報導】在歷史長河中,匯聚人類美德造福人群的優良因子,讓淵源流長的中華文化,能夠滾滾洪流澎湃洶湧!歷史人物關公塑造五常精神為武聖標竿,臺灣祀典武廟除了宣揚主祀關公的武德的大無畏浩然正氣,並搜羅相關文獻歷史紀錄,現任主委林培火、副主委佘水木期盼管理委員會成員及信徒,都能夠深切的體認關公文化對社會帶來的進步的核心精神,並輪流安排走出台灣與各界關公信仰交流。委員會的常委蘇枝發、委員楊媚鳳、秘書許家銘前往馬來西亞參加2023年10月9-14日關公文化世界宗教信仰的交流活動。
    2023-11-03 08:25:41
  • 【記者劉采妮/台南採訪】112 年 10 月 29 日(農曆癸卯年9月15日)上午10:30於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天公殿進行「搏主會」,由神明點選五大主會首名單出爐
    2023-11-02 09:58:58
  • 【記者劉采妮專訪】安平開台天后宮於10月7日,由主委盧友禮率領前往高雄彌陀清和宮,參加臺灣媽祖聯誼會第48次會員大會,林國明總幹事代表廟方舉薦服務近半世紀的志工李月鳳,參加台灣媽祖聯誼會「人間媽祖志工」大會接受表揚。李月鳳於民國69年從高雄紅毛港舉家遷移到安平討海為生,冥冥之中與「安平媽」結緣,在人生最艱困的過程中,獲得「安平媽」庇祐,從此誓願在媽祖座下服務,至今近半世紀。
    2023-11-02 09:36:55
  • 為慶祝媽祖羽化升天1036週年慶,安平開台天后宮「安平媽」於112年10月21-25日起駕前往莆田文峰宮、賢良港天后祖祠、湄洲天后宮祖廟、泉州天后宮等祖源地謁祖進香,並前往交誼深厚的仙岳山土地公廟參香。安平開台天后宮管理委員會主委盧友禮、委員暨信徒跟隨「安平媽」從台南、高雄等各地前往媽祖信仰的祖源地參與「海上祭典」謁祖進香活動;盧友禮主委以「孝道」為此行「思源進香」的主要目的。秉持道教傳統以「道法」演繹達到淨化安定人心的宗教力量,盧主委在受邀前往賢良港天后故里的同時,特別禮聘安平道壇第三代掌門人高功道長王浤儒隨行主持「龍鳳麒麟御路」兩廟共同開光點睛的重要儀式,進行兩岸宗教文化交流、道法演繹祭儀啟發安定平和人心重要的意涵。
    2023-10-31 07:27:33
  • 柳營代天院王醮已經綿延多久的年代?一科一科的王醮送走遠颺的王船,灰飛煙滅無從記數;當老人們遙望天際,深邃目光回溯著祖輩傳述「代天巡狩遊王公訓誡子民勤儉,不願勞動信民蓋廟」那份對遊王公的慈悲敬仰,娓娓道來耆老口耳長久流傳一句俗諺「新營有廟毋作醮,查畝營有錢毋起廟」,「代天巡狩遊王公」的信仰在尚未建造「柳營代天院」,就在「13口狗母煨」的「三角窟仔」燃起香熏敬拜,引用民國53年(1964)南瀛文獻:在本縣奉祀玉勅代天巡狩者,最早其本據為柳營(俗稱遊王),其次傳往安定之蘇厝,蘇厝又接往西港。在此三個地方之間,彼此之祭祀舉醮及降神方式,略有不同。睽違3年,數百年的傳承不斷;癸卯年柳營王醮將於112年11月20日(農曆癸卯年10月8日)豎燈篙展開序幕!
    2023-10-31 06:36:09
  • 台東是一個充滿自然美景的地方,無論是山林、海岸、部落,都有著獨特的魅力。如果你想要遠離都市的喧囂,來到這裡享受一下寧靜和放鬆的氛圍,那麼今天要介紹給你的這塊土地,可能就是你心目中的理想之地。
    2023-10-29 17:35:29
熱門新聞